DSC00803.JPG

 

紅嘴黑鵯


Black Bulbul 

別名: 紅嘴烏秋、山烏秋、

學名: 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分類: 鵯科

此鳥種可發現於闊葉樹森林和耕地區,築巢於樹木或灌木,一鳥窩有2至4個蛋。

紅嘴黑鵯身長約24至25公分,有長尾巴,身體羽毛則依各亞種從灰黑色到黑色,嘴和腳為紅色且頭部有黑色鬆冠羽。

DSC00798.JPG

DSC00799.JPG

DSC00800.JPG

 

紅嘴黑鵯:俗名:紅嘴加令、紅嘴烏秋。台灣特有亞種。


體長24公分,全身黑色,紅嘴、紅腳,因此得名。頭頂有酷似流行的「龐克頭」。


叫聲:紅嘴黑鵯的叫聲不但響亮,而且變化多端:除了像在嘲笑人們似的「小氣鬼、小氣鬼」和飛-行時所發出的「嘰喳、嘰喳、嘰喳」叫聲之外;還會躲在濃密的枝葉中,發出「喵-、喵--」似貓叫聲,常常令人抓不到頭緒。


食物:為雜食性,以果實、花蜜、昆蟲等為主食。。


繁殖方式:每年夏季5-6月間開始營巢繁殖,築巢於樹木或灌木,以草莖、細樹枝築碗形巢,每窩產卵3-4枚,呈淺粉或白色,上佈有棕紫色斑。

DSC00805.JPG


紅嘴黑鵯為中型鳥,和烏秋一樣,喜停棲於高大喬木或枯枝上,或在站樹梢上居高臨下搜尋獵物,其羽色烏亮,嘴部及腳部鮮紅色為其特徵,頭上有著與貝克漢類似之龐克頭冠羽,很美麗也很好辨認,一般棲息於山麓及中低海拔山區,以昆蟲、漿果等為食,是普遍的留鳥,本地發現的係台灣特有亞種。

DSC00816.JPG

DSC00819.JPG

DSC00820.JPG

紅嘴黑鵯也是原住民傳說中的聖鳥,相傳布農族原住民部落在一次大水中與外界隔絕,在生活面臨困境時,紅嘴黑鵯銜來火種,讓族人得以取暖和煮食而保全性命,紅嘴黑鵯卻因而燒紅了自己的嘴和腳,所以牠也有個布農族名「凱畢斯」。另有一個說法,是原住民部落因長期乾旱引發山區森林大火,正當族人陷於火海生死交關之際,紅嘴黑鵯前來協助滅火而獲救,以致紅嘴黑鵯嘴、腳被火燒紅成為終身烙印。

DSC0079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