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56691_l[1].jpg

 

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6月21日前後(20日~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時開始。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西元前7世紀,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這一天稱作「夏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中……夏,假也,至,極也,萬物於此皆假大而至極也。」

《漢學堂經解》(ISBN 9787806940235)所集崔靈恩《三禮義宗》:「夏至為中者,至有三義:一以明陽氣之至極,二以明陰氣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謂之至。」

210656670_l[1].jpg
 
夏至日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太陽整日不落,形成面積最大的極晝區。此日過後,陽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逐漸減短,日出、日落的方位也開始往南移動。在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亦日漸降低,日影逐漸被拉長。但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發散的多,所以在短時間內氣溫繼續升高。

「至」也有極點的意思。在傳統的陰陽理論中,夏至是陽氣生發到極點,開始收藏的節氣。

《易經》姤卦,為五月卦,一陰起於下(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孚夏至之時令。陽氣雖盛已經失勢,陰長陽消之象。

與冬至相同的是,夏至在中國古代也是重要的傳統節日(節氣),只是現代活動相對比較少與夏至直接相關(可能與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意義極為相近)。但仲夏節是在北歐等地居民的重要節日(和當地偏寒冷的氣候有關)。

210656701_l[1].jpg

習俗

「夏至節」古時又稱「夏節」,它不但是一個重要的節氣,還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而宋代百官還會在夏至時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彩扇用來驅熱,香囊可驅蚊抑臭,可見古人對夏至的重視。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人傳統節日端午節前身就是源自夏至節[1]。例如用「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來說明古代中國人同時用陰曆五月的節日端午節來對應夏季,用陽曆節氣的「冬至」來對應冬季,以此來合理看待「冬至」、「夏至」與端午節在民俗節慶上可能具有相近似的意義。

自古以來,夏至時節,吃麵是很多地方的重要習俗,「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嚐新的意思在」。

210656715_l[1].jpg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每年國歷6月21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90°時為夏至。

夏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減短。

自古以來,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

210656707_l[1].jpg

夏至養生

夏季陽氣盛於外。從夏至開始,陽極陰生,陰氣居於內,所以,在夏至後,飲食要以清泄暑熱、增進食欲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補。

夏至後,氣溫逐漸升高,人體出汗量也會隨之增加,因此人體需水量大。對此,可以適量喝些綠豆湯、淡鹽水等。

夏至除飲食上註意養生,精神上也要註意調養。《周易》認為:夏屬火,對應五臟之心。因此,夏至後重在養心。夏日炎炎,往往讓人心煩意亂,從而產生許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響。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因此要善於調節,排除心中雜念。

210656728_l[1].jpg

端午節後,一年中白天最長的「夏至」馬上到來,炎熱、多雨是特色,若是易上火的燥熱體質,夏天宜喝綠茶(如三峽碧螺春)、輕發酵烏龍茶(如高山烏龍),這類小葉種茶清鮮爽口,具消暑解熱的功效。若是腸胃較為虛寒的人,則宜飲用渥堆過或烘焙過的熟茶或老茶,因為這類茶性溫,刺激性少,具利尿放鬆功效。

若要去油解膩,一般人可能會選擇近年很紅的大陸普洱茶或黑茶,但台灣本土的日月潭紅茶與高雄六龜山茶,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海島型氣候的台灣,茶湯不濁燥,更比對岸的普洱或黑茶更清潤。

210658216_l[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