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0557.JPG

 

台灣紅藜


台灣紅藜在生長過程中千變萬化,葉子從嫩綠到綠→鮮綠→鮮紅→暗紫→金黃→到夕陽紅,成熟植株高度大約150公分到200公分,對環境的適應性頗高,在亞熱帶地一年四季均可生長。花穗豔麗,有黃、橙、紅、紫…等色彩。種子含有高量的蛋白質、澱粉、膳食纖維及有機礦物質硒、鋅及鍺…等。


台灣紅藜在台灣海拔800公尺以下的生長時間,從播種至採收大約需4個月;在海拔高度800公尺以上,則約6個月,然而,在台灣過去學界甚少有研究,雖說相關報導於日據時期就有記錄,其名稱分歧,有紫藜、食用藜及赤藜…等,但並無系統分類之正式研究發表,因此台灣地區之紅藜至今尚無法確認其分類地位

DSC00553.JPG

DSC00556.JPG

DSC00513.JPG

DSC00490.JPG

Djulis(原住民發音)紅藜是台灣原住民族食用近千年的主食之一,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研究證實「紅藜」是全方位的高營養、高機能保健食品,美國航太總署也發現台灣原住民用來釀酒的紅藜植物,纖維比燕麥多出三倍,堪稱是穀物中的「紅寶石」。


紅藜除了原住民幾千年來都用來釀製小米酒外,也拿來添加在米飯、芋頭、地瓜食用,原住民也拿來插花及做頭飾。原住民說吃了紅黎釀製的小米酒會讓人「精神愉快,心情開心、可以解除煩惱」。


這樣一個翠綠垂墜狀的植物,長在原住民的部落,已經數千年,對原住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副食品,最常加在米飯中一起食用。台灣藜科植物的品種有十幾種,這一種紅藜種子有胺基酸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葉子的部份有抗氧酵素,而種子萃取液還可以拿來做抗菌肥皂。穀類的「紅寶石」紅藜非常好種植,耐旱耐高鹽而且對土地的適應力很強,大約三個月就可以收成。


目前原住民利用紅藜最常見的方式為煮成稀飯或作為酒類發酵提高風味之用;在食品利用方面,已可經由不同加工方式(蒸煮、微波、烤、炸及擠壓膨發),開發出不同類型產品,例如:紅藜燕麥脆餅、紅藜微波米、紅藜蒸飯、紅藜炸薯球、紅藜香鬆及紅藜米香等;即飲式紅藜飲料也已開發成功,具有與番茄汁或綠茶相似的還原或自由基清除能力。

DSC0055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