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
英文名稱:Water Caltrops,Water Chestnut
學 名:Trapa natans L. var. bispinosa Makino
Trapa bispinosa Roxb. var. iinumai Nakano
Trapa bispinosa Roxb.菱(名醫別錄)
Trapa natans L.
Trapa japonica Flerov
Trapa taiwanensis Nakai
科 名:菱科(Onagraceae )菱屬(Trapa)
別 稱:菱(名醫別錄),菱角、芰、野菱、龍角、水花生、水栗、沙角、羊家、家菱、紅菱、台灣菱
原 產 地:中國大陸、韓國、日本。
分 布:台灣多種在南部。栽培區主要在嘉義縣民雄鄉、新港鄉;台南縣官田鄉、柳營鄉、下營鄉;高雄縣仁武鄉、大寮鄉及屏東縣林邊鄉等地,而以台南縣官田鄉栽培面積最大。
用 途:1. 食用:熟食性味甘,多食令人腹脹,因此食用應適量。2. 藥用:菱角有抗癌作用,對治療食道癌、子宮頸癌、乳腺癌,連服數月有輔助療效。
莖:草本,浮生池沼水面,莖細長,深達泥中,莖長可因水體深淺而異,可從數十公分至數公尺,常有多數分枝;自節上生毛刷狀根,分吸收根和同化根 2 型。
葉:葉簇生莖端,全體呈蓮座狀,葉柄、葉脈背、花梗、萼片等部位被毛,葉柄長 3~6 公分,中間膨大而裏面海綿狀充滿氣室,淡綠色帶赤紫色,葉片菱狀三角形,長 2~5 公分,寬 2~5 公分,基部廣鈍形,先端急尖或突尖,上半部鋸齒緣,下部全緣,葉背脈隆起帶赤紫色;葉於初生期呈狹長線形,末端少有開裂,至葉片浮出水面漸成為長橢圓形,且葉緣有鋸齒;成熟葉則呈典型菱形葉,僅上半部有粗鋸齒,下半葉則全緣;葉面角質發達具特殊光澤,使水分不易浸滲,亦可減少水分蒸發。葉柄於葉成熟時已與葉片明顯分開,中間部膨大,具多孔隙,能幫助菱盤漂浮水面。
花:花兩性,花著生於菱盤的葉腋,自下而上隔數葉腋生,單生;花小,徑約 1 公分,白色或淡紅色;萼管短,裂片 4 枚;雄蕊 4 枚,子房下位,2 室,各 1 枚胚珠,僅其中一室發育成種子,花柱鑽形,柱頭頭狀,花盤雞冠狀;花通常於傍晚微挺水面開放,翌日凋謝後花梗往水中彎曲發育成果實,故菱角又名水花生。
果 實:果屬堅果,長 4~6 公分,外果皮薄而柔軟,呈黑綠或深紅色,內果皮厚革質而堅硬,呈灰褐色;果扁倒三角形,兩端角狀,先端銳尖,兩尖距離 3~5 公分,初時綠色,熟時紅褐色,腹部具二突起;果角由花萼發育而成,多為兩角或四角者,亦有無角者。果內有種子 1 枚,老熟果比重大,可於水中下沈,幼果比重小則上浮。
特 性:菱為一年生的水生植物,莖細長,浮葉菱形,另有羽狀變形葉,纖細潛入水中,葉柄中部膨大,形成氣囊,便於浮在水再面。夏日開白色小花,每年十月底果實成熟。
食用歷史
中國
中國人食用菱角的歷史相當悠久,在周朝時,它就是祭祀典禮上的重要食品。《周禮》中曾提到:「加籩之實,菱芡栗脯」。菱角在中醫典籍中稱之為「芰實」、有時因其味嚐起來與栗子類似、也稱做「水栗子」(英語中也有此俗稱:Water Chestnut)、而成熟時的暗紅色或黑色,所以菱角也稱為「烏菱」或「紅菱」。
在中醫上,菱角屬涼性食物,可以幫助胃腸消毒解熱。《備急千金要方》卷79《食治.果實第二》提到了「芰實,味甘辛,平,無毒。安中,補五臟,不飢,輕身。一名菱。黃帝云:七月勿食生菱。」而《本草備要》中也提到:「瀉解暑、止渴。也甘寒安中消暑止渴解酒,有兩角、三角、四角,老嫩之殊。」在《武陵記》中也曾提到過去中國將三角、四角者的菱花果實稱為「芰」,兩角者才稱為「菱」。一般菱角都是剝殼出售,可買來煮湯。然而菱角殼和菱葉也是中醫認為可食用的藥材之一。
歐洲
在德國南部的考古發現,史前時代此地區曾大量使用菱角作為日常食品。直到1880年歐洲各地都可以買到菱角。義大利北部直到今日仍然有烤菱角。然而今日歐洲已經很少見到菱角了。可能因為氣候的改變,水環境營養成分的改變,連接沼澤濕地湖泊的排水溝渠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