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恆春 - 鵝鑾鼻公園。鵝鑾鼻燈塔。船帆石
來了幾次的屏東恆春,就是沒到過鵝鑾鼻,真的是遺珠之憾,不是來不及就是沒人要去,這次一定要去朝聖。
話說車過墾丁大街之後,遠處的沙灘人很多,沙灘後有一塊大大的石頭,遠遠就看到路上的標示為船帆石。
船帆石
過了墾丁街頭,從小灣往鵝鑾鼻的方向走,一塊珊瑚巨石聳立在碧海藍天中,這就是船帆石,由於看起來像啟航船帆而得名,也有人說看起來像前美國總統尼克森。
船帆石高18公尺,旁有個小沙灘,可以戲水、享受日光浴和從事各種水上活動,旁邊大圓山陪襯,使得小沙灘風景如畫,船帆石下的珊瑚礁岸有豐富的水中生物,是墾丁地區相當熱門的潛水和浮潛地點,現在船帆石已是墾丁地區熱門的水上活動地點之一。
船帆石由恆春鎮出墾丁後約3公里,矗立於海中的珊瑚礁石,遠看像似一艘帆船,因此稱之。 船帆石的高約18公尺,之所以為豎立狀,是由鄰近陸地上方滾落至海邊的舊期珊瑚礁石,因為其岩質較附近之初期隆起珊瑚礁堅硬,所以能長期佇立海中,由陸地上方可見到巨大的珊瑚礁岩石即可證明。礁岩上長滿了野草花卉,所以是許多野鳥動物棲息的好巢穴。
地址:屏東縣恆春鎮墾丁與鵝鑾鼻之間
沙灘上好多人在玩水
鵝鑾鼻公園
「鵝鑾」為排灣族語「帆船」的音譯,這是因為該地附近有一塊狀似帆船的礁岩而得名,「鼻」則意指「突出」,剛好此地屬於岬角地形,便取名為鵝鑾鼻,由於該處景致天成、風光迷人,便依原始地景闢建為鵝鑾鼻公園。
鵝鑾鼻公園佔地大約59公頃,僻處台灣最南端,並是太平洋與巴士海峽的分界點,為一處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並置的休憩園區,被列為台灣八景之一。 鵝鑾鼻全區為隆起的珊瑚礁地形,巨礁到處林立,加上長期受到強風與海水的侵蝕,各種岩石景觀多不勝數,非非洞、古洞、幽谷、蠔豬石、擎天石、親吻石等都是園區內著名的礁石奇景,光聽名字,就足夠引人尋思奇岩百態。 沿著規劃完善的人行步道繞行園區,不時能在礁岩間、岩壁上發現處處繁生的林投、黃槿、象牙樹、山豬枷等熱帶植物,而且這些植物可不寂寞,總有鳥蝶相伴,黑點大白斑蝶、黃裳鳳蝶、樹鵲、烏頭翁似乎也把這裡當作家園,鵝鑾鼻公園內豐富的動植物生態也是相當可期。 除了自然生態,鵝鑾鼻公園內的文化遺跡也不少。
園區內有座距今約5,000年前的史前遺址,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資產,非常值得一探;被譽為「東亞之光」的鵝鑾鼻燈塔起建於1881年(清光緒7年),當時為了防止原住民侵擾,特別將燈塔設計為砲壘型式,設有砲台及槍眼,並於牆外挖設壕溝,並曾派武裝士兵守衛,是世界少有的武裝燈塔,現在已被規劃為史蹟保存區,也是不容錯過的一站。
地 址: 屏東縣恆春鎮鵝鑾里鵝鑾路301號
走過這個林蔭大道,就可以看到燈塔了
鵝鑾鼻燈塔
鵝鑾鼻燈塔高21.4公尺,內設大型四等旋轉一周,見距20海浬,是台灣地區光力最強的燈塔,有「東亞之光」的美譽。目前劃為墾丁國家公園的史蹟保存區。
地 址: 屏東縣恆春鎮鵝鑾里鵝鑾路301號
鵝鑾鼻地標,標有台灣八景
這草地真的很美
最南端的白色的燈塔
燈塔內的展示物品
這古洞和冤家路真的很狹小,兩邊都是岩石
迎賓亭
非非洞 - 這洞更小
公園裡的步道,東繞西晃可走上一兩個小時
草地上很多含羞草
你在看我嗎?可愛的蜥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