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篷(鳳眼果)
學名: Sterculia monosperma
界: 植物
門: 被子植物
綱: 雙子葉植物
目: 錦葵目
科: 梧桐科
屬: 蘋婆屬
別名:頻婆、鳳眼果、潘安果
原產地:中國南部是中國獨有的特產
生長分布:台灣產量不多,所以很多人不認識它,在台灣中南部,經常可以見到它的蹤跡,作為行道樹或綠蔭樹栽培
科名:梧桐樹科
「蘋蓬」這個名字是很怪,可是它的命名卻有典故;嶺南雜記云:「蘋婆果,如大皂莢,莢內鮮紅,子亦如皂莢子,皮紫,肉如栗,其皮有數層,層層剝之,始見肉,彼人詈厚顏者,曰頻婆臉。」
用途:
蘋婆食用大多用煮食,成熟的果莢會自動裂開,取出種子,置於清水鍋內加以煮熟,撈起後剝去黑色外種皮,又剝去1層半透明狀淡褐色中種皮,呈現的就是淡黃或乳白色種仁。將種仁沾點食鹽或醬油佐料食用,鬆軟如蛋黃,風味獨特,尤其小孩子最適合當零食。另亦可使用燒烤方法食用,味道更香,偶爾作成甜食,亦極可口。
蘋婆富含大量澱粉質,吃多再大量喝水易寶脹,尤其是不配佐料單獨食用,容易惡心或便祕的人應該避免。由於所含的熱量極高,瘦弱而食慾不振者,無疑是補充體力的最佳果品。果莢治血痢殊效。
生長形態:
蘋婆屬梧桐科多年生常綠喬木,樹高10~15公尺。蘋婆因果實扁平如豆莢,皮紅子黑,斜裂形如鳳眼,故又稱「鳳眼果」。
花的形態:
蘋婆約在每年3~月間開花,小花形似1頂小皇冠,成穗而膨鬆,色乳黃,極為別緻。
果實:
果實約在7月間成熟,果為蓇葖果,扁平如豆莢,未熟果表皮青綠色,成熟時逐漸轉為朱紅色,披被短茸毛,內藏種子1~5粒,一般常見的大多是2~3粒,種子呈圓錐形黑或不正圓形,深褐至黑色,富光澤,帶有黏性。種子就是我們可以煮食或烤實的蘋婆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