蟛蜞菊
英文名稱: Chinese Wedelia
學名:Wedelia chinensis (Osbeck) Merr.
Solidago chinensis Osbeck
科名:菊科(compositae)蟛蜞菊屬(Wedelia)
別名:黃花田路草、黃花田蘿草、黃花蜜菜、蛇舌草、海砂菊(台灣)、鐮刀草、蛇舌癀、田烏草、蟛蜞花、黃花蟛蜞菊、黃花冬菊、馬蘭草、路邊菊『藥性備要』,水蘭(廣西),黃花龍舌草、黃花麯草(福建)
原產地: 廣布於熱帶至暖帶;中國大陸、印度、印尼、中南半島、日本、琉球及菲律賓。
分佈: 台灣全境及澎湖、綠島,山野、田盼、水溝旁,多見群生。
用途: 1.固砂地被植物:雙花蟛蜞菊為典型的多年生海濱植物,可生長在沙灘、石礫地、河堤以及海岸的灌叢邊,優異的覆蓋能力,具有固定砂子的能力。2.藥用:性味:全草或根:甘、淡、涼。效用:全草:清熱解毒,袪瘀消腫。治白喉,頓咳,百日咳,痢疾,痔瘡,跌打損傷。
莖: 多年生草本;上部近直立,基部各節生出不定根,長 15~60 公分,基部徑約 0.2 公分,分枝,有闊溝紋,疏被貼生的短糙毛或下部脫毛。
葉:葉無柄,線狀長橢圓形、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 3~7 公分,寬 0.7~1.3 公分,基部狹,頂端短尖或鈍,全緣或有 1~3 對疏粗齒,兩面疏被貼生的短糙毛,中脈在上面明顯或有時不明顯,在下面稍凸起,側脈 1~2 對,通常僅有下部離基發出的 1 對較明顯,無網狀脈。
花:頭狀花序少數,徑 1.5~2 公分,單生於枝頂或葉腋內;花梗長 3~10 公分,被貼生短粗毛;總苞鐘形,寬約 1 公分,長約 1.2 公分;總苞 2 層,外層葉質,綠色,橢圓形,長 1~1.2 公分,頂端鈍或渾圓,背面疏被貼生短糙毛,內層較小,長圓形,長 0.6~0.7 公分,頂端尖,上半部有緣毛;托片折疊成線形,長約 0.6 公分,無毛,頂端漸尖,有時具 3 淺裂;舌狀花 1 層,黃色,舌片卵狀長圓形,長約 0.8 公分,頂端 2~3 深裂,管部細短,長為舌片的 1/5;管狀花較多,黃色,長約 0.5 公分,花冠近鐘形,向上擴大,檐部 5 裂,裂片卵形,鈍。花期 3~9 月。
果實: 瘦果倒卵形,長約 0.4 公分,多疣狀突起,頂端稍收縮,舌狀花的瘦果具 3 邊,邊緣增厚;無冠毛,而有具細齒的冠毛環。
特性: 多年生草本;匍匐地上蔓延,上部直立,全株粗糙,微被短毛,長 20~60 公分,節處常生不定根著地。葉對生,線狀長橢圓形、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 2.5~7 公分,寬 0.6~1.2 公分,先端尖或微鈍,兩面被粗毛,全緣或鈍鋸齒緣。頭狀花序,腋生,單一,花梗長 3~15 公分,頭狀花黃色,徑 2~3 公分,為舌狀花和管狀花聚成;總苞半球形,長 0.3~0.8 公分,苞片 5 枚,略等長,長橢圓形;舌狀花,長橢圓形,鈍頭,先端 2~3 裂,雌性;管狀花位於中央,先端 5 淺裂,兩性。果為瘦果,倒卵形,具 3 稜,截頭,長約 0.35 公分。花期春至秋天。本植物台灣民間習稱黃花蜜菜,為青草茶重要原料。
台灣野生種的蟛蜞菊,又名為黃花田路草、蛇舌黃、海砂菊、黃花仔蜜菜,是原住民的食菜之一,但因受到南美蟛蜞菊及雙花蟛蜞菊的排擠,野外已很少見了。
原產於美洲的南美蟛蜞菊,可是許多台灣原生植物的勁敵,它又名地錦花、穿地龍,主要是其植株會蔓延而且有強力覆蓋性,生命力超強,常讓本土原生物種慢慢消失,因此在全球早已被列為世界百大惡草之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