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中正區 - 中正公園.四面佛.基隆夜市
好久沒來基隆了,中午到基隆來逛街吃飯,順道去中正公園走走,感覺這些景色一直都是如此,絲毫都沒有改變,好親切的感覺。
新建的基隆東岸停車場
這家的芋泥好好吃
油飯
最愛的地瓜粿
基隆廟口 - 奠濟宮,基隆夜市就是由此延伸開始
基隆夜市的美食
基隆中正公園在基隆港東側山丘上,依山建築,草木扶疏,是市民平日休閒的最佳去處。中正公園的正門位於信二路上,可拾階而上,或由側邊的斜坡步行而上。
電話:02-2428-7664(基隆市旅遊服務中心)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壽山路
公園的最高點,有一座白色的觀音大佛像,22.5公尺高的觀音塑像內分五層,可登上鳥瞰基隆全景,是基隆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標。在佛像的兩側,有兩頭巨大的金獅坐鎮,十分祥和莊嚴。而在佛像周圍也立了十八座羅漢的雕像,每尊表情、動作都不一樣,十分生動,相當有趣。
中正公園的景致
大佛禪院
基隆四面佛,位於十八羅漢洞風景區旁,開車可以直接由市區上中正公園經海門天險抵達,也可以從中船路112巷底沿著,聖濟宮旁的階梯也可以步行到達.
第一面 求 功名 事業
第二面 祈 愛情 婚姻
第三面 盼 利祿 富貴
第四面 保平安福慧
四面佛廣場遠眺基隆港
四面佛的傳說、故事:
四面佛在泰國當地稱為四面神,其角色類似台灣的土地公,又像台灣的媽祖一樣,是最重要也最基本的信仰,地位非常崇高。泰國多樣佛像中,最知名的就是四面佛。
根據文獻資料的研究:
四面佛,是印度神祇,原是印度教、婆羅門教三主神之一的梵天,是創造天地之大神,擁有四張面孔。法力無邊,掌管人間榮華富貴和發揚和諧佛法之神;其四面分別朝向東南西北,供信眾祈福。
傳說中,梵天分身創造出女神辯才天女(Shatarupā,又譯莎特魯帕)後,就迷戀上辯才天女。辯才天女覺得不妥,於是經常轉到梵天的左面、右面、後面甚至飛到上面,為了方便看住辯才天女,原本一張臉的梵天曾長出五張臉來。
後來,梵天冒犯了印度教的另一大天神~毀滅神濕婆,濕婆表示禮法上,辯才天女是梵天的女兒,娶女兒為妻違背了倫理大義,故用額頭上的第三隻眼放射出來的火焰,燒去了梵天向上方看的首級,於是梵天只剩下了現在所常見的四張臉。
至於四面佛手中的聖物,有這幾種物件。各手分執不同的聖物,如令旗、經書、海螺、法輪、權杖、水壺、念珠等等。坐姿則基本半跏趺坐姿即單腿盤坐,通常盤右腿,偶爾也會看到盤左腿的。
四面佛手執法器與手印都有其意義~令旗:代表萬能法。經書:代表智慧。海螺:代表賜福。法輪:代表消災、降魔、消滅煩惱。權杖:代表至上成就。水壺:代表解渴;有求必應。念珠:代表輪迴。手印:代表保佑、保護。
四面佛與佛陀的傳說:
悉達多太子(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禪坐,他下定決心若不開悟終不離座,終於擊敗各種邪魔通過考驗,達到至高無上覺悟境界成就佛果位。
開悟後的佛陀心想,我所覺悟到的真理如此深奧,別人是無法理解的,我還是入涅槃不說法吧!這時候空中忽然發出了聲音「佛陀啊!眾生需要您啊!我梵天向您請願,請您向苦難的眾生說法啊!」是誰為我們祈求佛陀住世、佛法滋潤呢?原來是居住在色界第三禪天的娑婆世界主-大梵天。又據大日經上說,大梵天王有四面八臂,因此又稱為四面佛。
四面佛與娑婆世界的因緣:
在阿含經及大悲經等經典中記載大梵天王深信佛法,常助佛陀教化,每當有佛出世,大梵天王必先來請佛轉法輪。佛陀到忉利天說法,欲返人間時也是由大梵天王當侍從,陪同佛陀回到人間,他與欲界的帝釋天同受佛陀囑咐護持娑婆國土。
台灣最早的四面佛:
台灣第一座四面佛就隱身在長春路的巷子裡,花團錦簇的景象已經知道這尊四面佛,香火鼎盛,一整天香客絡繹不絕,來的大多是年輕人,洗手、拿香,一面面祈求願望。是六福客棧的老總,二十八年前從泰國求回來的庇祐事業就這樣搭了四天的船,定居台灣,四面佛繼續發揮神蹟,和台灣的信眾結緣。
往四面佛路邊有很多可愛的小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