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蘭
英文名稱: Bamboo Orchid
學名:Arundina graminifolia (D. Don) Hochrentiner
Arundina graminifolia (Don) Hochr.
Arundina bambusifolia Lindl.
Arundina chinensis Blume
Arundina graminifolia (D. Don) Hochr. var. chinensis (Blume) S. S. Ying
Bletia graminifolia D. Don
科名: 蘭科(Orchidaceae)鳥仔蘭屬(Arundina)或葦草蘭屬(Arundina)
別名: 竹葉蘭,中國鳥仔花、葦草蘭、鳥仔花
原產地: 台灣、亞洲大部地區、大洋洲
分佈: 台灣全島1000公尺以下的山區或平地,通常在陽光充足的山坡田野或田壟可以看到,常與禾草混生(蘇鴻傑教授在30年前的著作「台灣的野生蘭」一書中如此描述台灣原生的「竹葉蘭」,彷彿當時在山間田畝隨處可見竹葉蘭。
用途: 1.園藝觀賞用或切花用。2.藥用:成份:莖及花含穀固醇,豆固醇,菜油固醇。效用:全草有清熱解毒,袪風除濕,散瘀利尿,消炎止痛之效。治肝炎,黃疸,肺結核,腹痛,疳積,膀胱炎,尿路感染,水腫,腳氣,風濕關節痛,腰腳酸痛,跌打損傷,食物中毒。外用治癰瘡腫毒,刀傷出血。
莖: 植株高 40~80 公分,有時可達 1 公尺以上;地下根狀莖常在連接莖基部處呈卵球形膨大,貌似假鱗莖,直徑 1~2 公分,具較多的纖維根;莖直立,常數個叢生或成片生長,圓柱形,細竹稈狀,通常為葉鞘所包,具多枚葉。
葉:葉線狀披針形,薄革質或堅紙質,通常長 8~20 公分,寬 0.3~1.5 (~2.0)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具圓筒狀的鞘;鞘抱莖,長 2~4 公分。
花:花序通常長 2~8 公分,總狀或基部有 1~2 個分枝而成圓錐狀,具 2~10 朵花,但每次僅開 1 朵花;花苞片寬卵狀三角形,基部圍抱花序軸,長 0.3~0.5 公分;花梗和子房長 1.5~3 公分;花粉紅色或略帶紫色或白色;萼片狹橢圓形或狹橢圓狀披針形,長 2.5~4 公分,寬 0.7~0.9 公分;花瓣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與萼片近等長,寬 1.3~1.5 公分;唇瓣輪廓近長圓狀卵形,長 2.5~4 公分,3 裂;側裂片鈍,內彎,圍抱蕊柱;中裂片近方形,長 1~1. 4 公分,先端2淺裂或微凹;唇盤上有 3(~5) 條褶片;蕊柱稍向前彎,長 2~2.5 公分。
果實: 蒴果近長圓形,長約 3 公分,寬 0.8~1.0 公分。花果期主要為 9~11 月,但 1~4 月也有。
特性:遍佈台灣全省,在向陽地與禾草混生的地生蘭花。多叢生,莖細如葦草,直立,高可達 1.5 公尺,葉如竹葉,又名「葦草蘭」。葉如竹葉,互生,長條形,長約 15~25 公分,寬約 1~1.5 公分。每年七月起花序生於莖頂,依序綻放,花淺粉紅色,直徑約 5~6 公分,唇瓣鑲有紫紅色條紋,中間有黃色龍骨,形似鶴鳥展翅,故又名「鳥仔花」。果實為五稜柱形的蒴果,長約 10 公分,成熟後裂開,具薄翼之種子隨即散出。冬季莖葉枯萎,翌年再由宿根長出新芽,進入另一個生長週期。植物體似草,大多為地生,但花極類似嘉得麗亞蘭,台灣僅產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