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8555.JPG

 

黑冠麻鷺


科名:鷺科

鄉土名:山暗光

學名:Gorsachius melanolophus

英名:Malayan Night-Heron 

遷徙狀況:留鳥

保育等級:無

黑冠麻鷺(學名:Gorsachius melanolophus)又名黑冠鳽或黑冠虎斑鳽,有時亦俗稱大笨鳥,中等大小,分布在亞洲南部、東部和東南亞,在印度、中國大陸、日本、台灣和菲律賓等一帶繁殖。

黑冠麻鷺站立時大約47公分高。棲習於森林裏並常夜間活動,遇警時會伸長脖子偽裝,在繁殖期入夜後會站在樹枝上向四方大聲鳴叫。成鳥有黑冠、面孔和脖子為紅棕色,背部為黑暗的紅棕色,腹部有細條紋,翼黑。亞成鳥是灰棕色有黑和白色斑點,並且下部有斑紋。

在臺灣大抵棲息於低海拔山區至山麓一帶,為稀有的留鳥。常單獨活動於陰濕的樹林下或在溪澗水邊覓食,在樹下以蚯蚓、昆蟲等為食。在水邊則覓食小魚蝦、兩棲類、無脊椎軟體動物或水生昆蟲等。營巢於雜木林或竹林裡,以樹枝或竹枝築造粗雜的盤形巢。

DSC08602.JPG

特徵:黑冠麻鷺眼先藍色。黑冠麻鷺嘴喙、額、頭頂及冠羽為黑色,腳脛橄欖綠色,冠羽長達10公分左右,褐色的身體、背部為銹紅色有黑色橫漣紋,胸腹部棕黃色帶有銹紅色縱麻斑,故有其名。但雌、雄之間仍有些微的差異可資辨別:雄鳥眼睛的周圍及喙基部為藍色,頭頂、枕部的羽毛為延長的黑色飾羽;而雌鳥則沒有這些特徵。。


叫聲:繁殖期時,晚上會很大聲的「固-- 固--固--」聲音,通常連續七、八聲。有些人以為是領角鴞的叫聲,但是領角鴞通常一次只發出一、兩聲。


繁殖方式:繁殖期約為3月至9月,求偶時公母鳥會一起豎立羽冠,然後用脖子互相磨擦對方的脖子或背部,築巢於雜木森林或竹林間高枝上,以粗細如鉛筆的枝條或竹枝築成粗雜的盤形巢,1年繁殖1至2次,每窩產卵三、四枚白色圓形卵。


生活環境:台灣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台地至山麓一帶,常出現在森林底層,常單獨活動於陰濕的竹林、闊葉林下或在溪澗水邊覓食。

DSC0860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