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栗小鷺 

 

英名:Cinnamon Bittern

 

學名:Ixobrychus sinensis

 

別名:田車仔、紅雞仔(閩語) 俗名獨春鳥、葭鳽、小水駱駝。

 

目名:鸛形目(CICONIIFORMES)

 

科名:鷺科(AREDEIDAE) 特有種或特有亞種

 

形態:體長約40公分。雌雄鳥體色稍異。雄鳥頭頂至後頸為紅褐色,背部鏽紅色,羽及尾羽紅褐色·腹部黃褐色,喉部白色,喉及前頸中央有黑褐色縱斑。雌為大致如雄鳥,頭頂栗褐色,腹面淡黃褐色,有深褐色斑紋,背面有白色斑點·幼鳥似雌烏,但色澤更暗。喙淡黃色,喙峰褐色,眼先綠色,腳黃綠色,眼黃色。

 

 

 

 

生態:生活在沼澤區的蘆葦叢間、池塘旁、水稻田或菱白筍田中。性隱密,除非被刻意逼近,否則很少驚飛,常常伸直頸部、喙朝天,做出與環境相似的擬態,因此不易察覺到牠的存在,在清晨及黃昏較為活躍。單獨活動,會維護覓食領域。偶見其自稻田或池塘上方低空展過。覓食的方式為慢步行走接近獵物,或是站立啄食飛蠅。

 

食性:以水中的小魚、蛙、昆蟲、螺及無脊椎動物為食。

 

鳴叫:求偶時會發出「呱-呱-呱」鳴叫,平時則很安靜。如有入侵者接近巢,坐巢的親鳥會發出「嘎嘎嘎」驚叫聲而逃離。

 

 

 

 

 

繁殖繁殖期為 5 至 7 月。築巢於沼澤地、水稻田或池塘岸邊的草叢間,巢形呈盤狀,直徑 18 至 24cm ,以草葉、華為襯墊,巢非常隱密,周圍或上方均為濃密的雜董,巢邊有祕道 2 至 3 條,為親鳥及幼鳥離巢出入的通路。每窩產卵 2 至 4 枚,卵乳白色無斑點,平均大小為 32.5x 27.8 mm。雌雄鳥分擔孵卵及育離的工作,夜間由雌鳥坐巢,雄鳥守候在附近,孵化期約乃至 17 天,雛鳥出殼後眼睛即可張開,全身淡黃色絨羽。餵食以清晨及傍晚較頻繁,食物以蛙為主·雛鳥孵出後第 6 天已會走動,第8天會由巢邊秘道逃離敵害,第 10至 11 天以後的幼鳥飛羽長了一半,會攀爬於附近的蘆葦上,不再回巢。這時幼鳥開始練習覓食,也會伸長頸子喙部朝天,利用身體乾草般的體色及黑褐色縱紋進行偽裝。同巢的幼烏各自行動,親子靠聲音聯繫以進行餵食,但次數逐日遞減,這段時間內幼鳥常會因走失、遭掠食者獵食及凍餓而死亡。

 

遷留:在台灣是普遍的留鳥。

 

分布:台灣分布於各地的低地平原濕地·離島中的澎湖群島、台東蘭嶼、宜蘭龜山島以及金門、馬祖列島也有出現的紀錄。全球分布於南亞的印度、孟加拉,東南亞的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寮國、柬普寨及越南,南洋群島的印尼、菲律賓、東亞的中國及日本琉球群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叮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