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蒲公英
英文名稱: Mongolian Dandelion
學名:Taraxacum formosanum Kitamura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var. formosanum (Kitam.) Kitam.
Taraxacum platycarpum auct. non Dahlst.: Hayata
科名:菊科(Asteraceae)蒲公英屬(Taraxacum)
別名:蒲公英、蒲公草、地丁、黃花地丁、金簪草、滿地金、蒲公丁、構耨草、黃花菜、黃花郎、黃花苗、白鼓丁、孛孛丁菜
原產地: 中國東部南韓、日本及台灣
分佈: 產於台灣中、北部濱海地區,生長在海岸砂地。
用途: 1.食用:嫩莖葉、幼苗、花蕾及根部,可供食用全年均可,春季採葉、夏末初秋採根。2.提煉染料用:根皮可以淬取洋紅色的染料,是早期印地安人用來染布的重要原料,其色澤明亮持久,可染出鮮明的色彩。3.生態用途:深根性可定砂;花葉具景觀性,可綠化美化海邊砂地。4.藥用:性味:全草:苦、甘、寒。效用:全草:清熱解毒,散結消炎,止痛健胃,利尿通淋。治疔瘡腫毒,乳癰,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疸,熱淋澀痛,瘰癧,感冒發熱,胃腸炎,膽囊炎,尿路感染,急性淋巴腺炎,結膜炎,支氣管炎,扁桃腺炎。
莖: 植株高 20~50 公分,主根圓柱型或紡錘形,粗大而深入地下;根莖短,全株含白色乳汁。
葉:葉叢生於根莖上,十分密集且平舖地面或斜上生長,具短柄或幾無柄,葉片倒披針形至線披針形,長 8~25 公分,寬 1~4 公分,先端鈍,基部漸尖成為有翅的葉柄;全緣或羽狀深裂,裂片大小不一,先端裂片成三角形;幼葉兩面被毛,成熟後變無毛。
花:頭狀花序,花黃色,總苞杯狀;頭花直徑 3.5~4.5 公分,5 齒緣。
果實: 瘦果褐色,長橢圓形,喙長 0.7~0.9 公分;果實瘦癟,具白色冠毛,成熟時呈球狀。
特性:台灣蒲公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 20~50 公分,主根圓柱型或紡錘形,粗大而深入地下;根莖短,全株含白色乳汁。葉叢生於根莖上,十分密集且平舖地面或斜上生長,具短柄或幾無柄,葉片倒披針形至線披針形,長 8~25 公分,寬 1~4 公分,先端鈍,基部漸尖成為有翅的葉柄;全緣或羽狀深裂,裂片大小不一,先端裂片成三角形;幼葉兩面被毛,成熟後變無毛。頭狀花序,花黃色,總苞杯狀;頭花直徑 3.5~4.5 公分,5 齒緣。瘦果褐色,長橢圓形,喙長 0.7~0.9 公分;果實瘦癟,具白色冠毛,成熟時呈球狀。盛花期為冬末與春季。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