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牡丹
野牡丹花語:英勇犧牲.自然
中名: 野牡丹
學名︰ melastoma candidum D. Don
英名: Common melastoma
科名: melastomataceae 野牡丹科
別名: 山石榴 、埔筆仔(臺灣)、Kahbatuka(泰雅)、Katuru(排灣)、王不留行、王不留、九螺子花
開花期︰ 6~7月 粉紅色
結果期: 9~10月 褐色
形態: 常綠小灌木,高30~120cm。葉對生,長橢圓形至圓卵形,正反面皆密被長柔毛,短聚繖花序著生於枝條頂端,花瓣五瓣、粉紅色或白色,雄蕊金黃色。夏季開花,蒴果球形。
分布: 台灣原產,另外中國大陸南部、菲律賓也有分布。
適性: 抗污染性強 陽光需求中 水分需求中 肥料需求中
生長速率: 中
應用: 庭植美化、大型盆栽
採種期: 9~10月
儲藏行為: 正儲型
休眠性: 無
發芽難易度: 易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或扦插繁殖
撫育管理︰ 性喜溫暖至高溫,生育適溫20-30℃。栽培土質不拘,砂礫地亦能成活,但以排水良好之砂質壤土或腐葉土生育最佳。
移植難易與時間︰ 易,梅雨季
野牡丹的淒美愛情故事:
相傳在南投山區有個民間故事,據說在清朝嘉慶年間,住在水社山區喜穿紫衣的高山女子美佳,與漢人青年王留相戀。那時漢人與原住民間雖有商業行為但是不相往來,他們想要結婚是不可能為族人所同意的,於是在一個夏日午後決定私奔,兩人相約在一株老樟樹下等候,不料午後一場雷雨,一個大雷把樟樹劈成兩半,先到躲在樹下的美佳也慘遭雷擊,全身燒成木炭。等王留趕到時只看到剩下灰燼中的幾片紫衣碎屑混雜在野草叢中,不久,草木重新萌芽,開出美麗的紫花,就是野牡丹,族人皆認為是美佳的化身。
野牡丹另名【王不留】或【王不留行】,中藥典故是:傳說漢朝王莽、王郎率兵追殺主公劉秀,曾經路過藥王邳彤的家鄉。藥王邳彤在發現家鄉田園產的野牡丹這種植物具有舒筋活血、通乳止痛的作用之後,要給它什麼名字呢?想到之前家鄉百姓因不齒王莽、王郎等篡漢的惡劣行徑,不得人心,百姓拒絕提供大軍食宿,迫使王莽、王郎等只得連夜氣憤離開藥王所住的村莊。藥王邳彤為突顯民意,凡事應講求公理、正義和是非,於是把野牡丹這種藥用植物稱為【王不留】或【王不留行】。
產於本島與野牡丹同屬的另一種野牡丹,花瓣、花絲和花柱均為白色的,稱為白花野牡丹(白埔筆仔、白山石留)